智慧校园应用新发展-营造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19/10/24 10:29:25

  智慧校园是指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到教学、学习、管理、科研、生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教育教学的关键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的新型校园生态。结合对广州市71所中小学(中职)智慧校园试点校的实践案例分析,目前关于智慧校园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营造生态环境、重构数字资源、融合创新教学、重塑教师队伍、创新治理服务五个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

  营造生态环境

  智慧校园生态环境是智慧校园建设所应具备的基本信息化设施条件,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外显形式,更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场所。智慧校园生态环境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终端等硬件环境,也包括虚实融合的学习空间,还包括智能化、个性化的育人环境。如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秉承“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未来大都市杰出人才为目标,创建智慧生态的校园,助力学生最好的发展。学校在营造智慧校园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借助了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优势,升级改造本校智慧生态环境,打造智慧教育教学空间,以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教研和学习活动需要,成为广州市首批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样板校,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重构数字资源

  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持续深化,数字资源的重构方式不断涌现出新的思路与方法。在重构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可通过自建、引进、合作等方式开发具有校本特色德育课程、校园文化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以及以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等为主题的数字资源,也可依托“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相关活动,建设覆盖基础教育所有学段、学科的生成性资源,还可借助新兴智能技术开发校本创客课程、STEM/STEAM教育课程。如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借助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级的云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和共享应用策略,构建多维、立体、全面的云课程体系,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信息化、国际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具有国际特色强、竞争能力好的特质。

  融合创新教学

  融合创新教学作为智慧校园新应用的关键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融合创新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基于智慧校园环境,借助智能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创生翻转课堂、生成性教学、可视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如广州市执信中学坚持“立德树人”办学宗旨,以“追求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办学理念,全面构建立体化智慧校园,依托信息技术与“教育云”资源平台,积极开展新兴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深度融合与常态应用,形成适合学科特点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了教育教学实践。

  重塑教师队伍

  作为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力量,教师的角色与定位、技能与素养要求等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内涵,教师从相对繁重的知识传授转向更具创造性的德育与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教师应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能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轻松获取、加工、整理数字化资源优化改进教学设计;能够利用智慧学习环境开展个性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生成性教学实践;能够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与评价;也能够树立教学反思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如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广州市越秀区云山小学、广州市荔湾区芦荻西小学、广州市白云区神山第二小学、广州市第七中学、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等学校,针对不同层次水平教师队伍,积极组织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培训、智慧课堂案例研讨、智慧课堂教学示范等活动,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创新治理服务

  智慧校园应用创新治理服务水平。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不是简单地影响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业务的传统流程,而是与学校各业务深度融合创新,特别是在学校治理这一方面。智慧校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通过教育教学过程的数据采集,构建精准多元评价应用模型,实现教育教学决策与资源供给的科学性与精准化,从而变革校园治理与服务模式。如广州市开发区中学秉承“开物开慧开创”办学理念,利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云、网、端”服务,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精准化,创新了校园治理服务。

  本文节选自:中国电化教育

Copyright © 2019-智慧学校后勤展,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22200号-10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82号